

三黄泻心汤(或三黄泄热汤)的经典配方源自《金匮要略》,主要由大黄、黄连、黄芩组成,具体剂量如下:
一、基础方剂与剂量
《金匮要略》原方:
大黄:10克(二两)
黄连:5克(一两)
黄芩:5克(一两)
用法:水煎取250ml,顿服(一次服完)。
现代临床常用剂量:
成人标准量:大黄10克、黄芩5克、黄连3-5克。
儿童减量:根据年龄调整(如5-10岁用成人量的1/6)。
二、加减与特殊用法
急症冲泡法(如咽喉肿痛):
大黄10克、黄芩5克、黄连2克,用反复煮沸的水(千滚水)冲泡30秒,日服2次。
注意:大黄直接冲泡侧重清热,煎煮后下则偏重通便。
灌肠用法(少儿积食发热):
大黄10克、黄芩30克、黄连20克,开水浸泡2小时取汁,灌肠用量为内服量的2倍。
三味药相须为用,共奏清热泻火、解毒除湿、通利关节之功,直击痛风急性发作的病机要害。
三、禁忌与注意事项
适用证:实热证(如吐血、衄血、便秘、舌红苔黄、脉滑数均为湿热内盛)。
禁忌:脾胃虚寒、孕妇、长期腹泻者禁用。
不良反应:苦寒易伤胃,不宜长期服用。
其以清热利湿为核心,紧扣痛风急性发作期湿热蕴结的病机。方中药物虽简,但配伍精妙,切中病机关要。大黄通腑泄热,使湿热从大便而出,正如 “给邪以出路”;黄连、黄芩清热燥湿,能消除局部炎症反应。
临证需详辨寒热虚实,对脾胃虚寒或阴虚火旺者当慎用或配伍反佐。
四、衍生方剂
方中大黄,取其泻下通便、荡涤湿热之力,使邪有出路;黄连清泻心胃之火,燥湿解毒;黄芩,清上焦及肌表之热,助黄连清热燥湿;再配伍苍术、黄柏,即二妙散之意,增强清热燥湿之功;加用薏苡仁,利水渗湿,舒筋除痹;忍冬藤 ,清热解毒,通络止痛;土茯苓,解毒除湿,通利关节,为治疗痛风之要药;甘草,调和诸药。全方共奏清热利湿、通络止痛之效。三黄丸(《千金要方》):根据季节调整三药比例(如春季黄芩4两、黄连4两、大黄3两)。倪海厦三黄汤:黄连9克、黄芩6克、黄柏6克,侧重三焦湿热。提示:具体用药需由中医师辨证调整,不可自行套用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东莞市速控达取得应用于灯具的物联网模块专利, 方便安装物联网模块
下一篇:没有了